簡介
家用儲能設備就是把電能儲存起來,待需要時使用——也稱為電力儲能產品或者“電池儲能系統”(BESS),以下簡稱家儲。家儲的核心組成是可充電電池,一般為鋰離子電池或者鉛酸電池。其他組成部分為逆變器,可智能控制充放電的控制系統。隨著儲能走進普通家庭,我們可以實現分布式發電理念,緩和電網輸電壓力,減少使用化石燃料,是實現碳中和或者零中和的必要的去中心化舉措。
發展歷史
在詳細探究家儲前,我們先了解一下儲能系統(ESS)的發展歷史:早在上世紀50,60年代,美國能源部就開展了儲能系統項目,由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牽頭,就如何儲備核能開展研究。到了二十世紀70年代,由于美國面臨著嚴重的石油危機,桑迪亞實驗室的研究重點轉為可以替代石油的可再生能源。到80年代,美國能源部進一步拓展桑迪亞實驗室研究項目——在創造可再生能源的同時,進行探索電池發展和測試項目。自此桑迪亞實驗室承擔起了儲能項目的探索。不過當時的儲能理念還是國家層面的,并不涉及商用或民用。
1991年,項目升級為電網電池儲能項目,同時也開始做一些用于商用的電力儲能設施測試。這一時期國際鉛-鋅組織和電力研究機構也參與研究。到了1996年,儲能系統初具規模,并且開始向商用和民用拓展。
在家庭儲能的戰略機遇方面,目前歐美領先于國內,他們在戶用光伏滲透率和電力穩定性方面的需求更加超前,也因此海外家庭儲能的市場相比國內更先成熟.
家儲系統的益處:
國家層面:
克服輸電損失:電站向家庭輸電電力損失在所難免,尤其是在人口密度大的大都市,無法在其內建電站,輸電損耗更大。但是如果鼓勵家庭自主發電儲電,減少外來輸電,那么輸電損失就能大幅減少,實現電網輸電效率化。
電網支持:家庭儲能如果連接電網,將家庭發電的余電輸入電網,則能大大緩解電網壓力:1)高峰用電時段提供供電響應,可減少低效率柴油機發電的使用;2)使用與當地電網相匹配的工頻,比如50Hz或者60Hz。
減少使用化石能源:家庭將自主發電儲存起來,可以大大提升用電效率,同時用化石能源如天然氣,煤,石油和柴油等發電技術將逐步被淘汰。
家庭層面:
減少能源開支:家庭自主發電儲電,可以大幅度減少電網用電。